国内的研究发展
-
2000年前:《神农本草经》记载桑黄属于上品,无毒,“属上经,性微寒,无毒,久服轻身,不老延年”。
-
唐朝时期:甄权编写的《药性论》和唐朝官方编修的药典《新修本草》均称许桑黄如灵丹妙药。
-
明朝时期:李时珍《本草纲目》记载桑黄菌能“利五脏、宣肠胃气,排毒气”。
-
清朝时期:著名医家张璐著《本经逢原》记载“其黄熟陈白者止久泄益气,金色者治癖饮(积水)、症瘕积聚(肿瘤),及肠风泻血、五痔下血、血痹虚劳,咽喉痹痛,一切血证咸宜用之。
-
现代记载:在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、《中华本草》对桑黄都有详细描述,功效主要有:利五脏,软坚,排毒,止血活血,和胃止泻。主治淋病,崩漏带下,症瘕积聚,癖饮,脾虚泄泻。
国外的研究发展
-
1968年:日本国立肿瘤研究所的化疗部,针对桑黄进行抗肿瘤的临床实验发现桑黄的肿瘤抑制率高达96.7%(图-1),且长期食用,无毒,无任何副作用。
-
1986年:日本将桑黄提取物制成抗癌新药。
-
1990年:韩国全力支持桑黄进入韩国G7国家研究计划,1993年获韩国卫生部批准为抗癌药物。
-
2006年: <英国癌症期刊 (British Journal of Cancer)> 医学期刊发表美国波士顿大学的一项研究报告,证实桑黄有助于缓解多种顽症。英国 <镜报 (The Mirror)> 认为以桑黄配搭化疗药物,发现病人体内的肿瘤细胞凋亡数目比对照组(未使用桑黄) 多。
图-1
美国学者:桑黄作为一种癌症替代疗法的药用菇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