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济方2025-04-09
出版日期:2021年
发表刊物:《蚕业科学》论文作者:张俊,孙小武,颜新培,李一平,邵元元,叶天梅,李霞,贾冰红,蒋诗梦,何晓玲
桑黄,作为一种珍贵的药用真菌,早在《神农本草经》中就有记载,被认为具有“久服轻身不老延年”的功效。近年来,随着现代药理学的发展,桑黄的药用价值再次受到关注。近期,一篇发表在《蚕业科学》杂志上的研究论文《不同来源和采收时期桑黄子实体的主要活性成分含量比较》为我们揭开了桑黄活性成分的秘密,为桑黄的药用开发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。
桑黄的活性成分
桑黄的药用价值主要来源于其丰富的活性成分,包括多糖、三萜类化合物、黄酮、多酚、麦角甾醇和糖蛋白等。这些活性成分具有多种药理作用,如抗肿瘤、调节免疫、抗炎、抗氧化等。
· 多糖:桑黄多糖具有抗炎、调节免疫、抗肿瘤等作用,是桑黄最主要的活性成分之一。
· 三萜类化合物:具有显著的抗菌、抗氧化、抗炎、抗肿瘤等药用功效。
· 黄酮:具有抗氧化、抗肿瘤等作用。
· 多酚:具有抗感染、抗炎、抗氧化、抗肿瘤等作用。
· 麦角甾醇:具有抗炎、抗氧化、抗肿瘤、降低胆固醇等多种生物活性。
· 糖蛋白:具有显著的药用功效和保健功能。
研究方法
研究团队选取了不同来源的桑黄子实体,包括人工栽培和野生桑黄,以及不同生长期的子实体,测定其中的活性成分含量。实验方法包括:
· 提取方法:采用超声提取、醇沉、冷冻干燥等方法提取多糖、黄酮、多酚、三萜、麦角甾醇和糖蛋白。
· 测定方法:采用福林酚比色法测定多酚含量,芦丁比色法测定黄酮含量,苯酚-硫酸法测定多糖含量,香草醛-冰醋酸法测定三萜含量,HPLC法测定麦角甾醇含量,酶联免疫分析法测定糖蛋白含量。
研究结果
不同来源桑黄子实体中活性成分含量的比较
· 多糖含量:人工栽培桑黄子实体中的多糖含量显著高于野生桑黄,其中湖南SHG号桑黄子实体中的多糖含量最高,质量比达80.86 mg/g,比含量最低的西藏野生桑黄高213.29%。
· 三萜和麦角甾醇含量:人工栽培桑黄子实体中的三萜和麦角甾醇含量也显著高于野生桑黄,其中湖南SHH1号桑黄子实体中的三萜和麦角甾醇含量最高,质量比分别为26.29 mg/g和3.213 mg/g。
· 多酚含量:人工栽培的山东号、浙江号、吉林号桑黄子实体中的多酚含量显著高于野生桑黄,其中浙江号桑黄子实体中的多酚含量最高,质量比达33.18 mg/g,而湖南SHH2号桑黄子实体中的多酚含量最低,质量比为6.79 mg/g。
· 黄酮含量:野生多年生桑黄子实体中的黄酮含量极显著高于人工栽培桑黄,其中秦岭号桑黄子实体中的黄酮质量比高达25.59 mg/g。
· 糖蛋白含量:所有桑黄子实体中糖蛋白含量变幅最小,其中人工袋料栽培湖南SHH1号桑黄子实体中的糖蛋白含量最高,质量比达7.826 μg/g,而人工袋料栽培山东号桑黄子实体中的糖蛋白含量最低,质量比为6.588 μg/g。
不同生长期桑黄子实体中活性成分含量的比较
· 多糖和麦角甾醇含量:在菌袋开口后50~70天,桑黄子实体中的多糖和麦角甾醇含量急剧上升,70天时达到最大值,分别为81.06 mg/g和3.309 mg/g,随后逐渐下降。
· 三萜含量:在菌袋开口后50~65天,桑黄子实体中的三萜含量缓慢上升,65天时达到最大值24.29 mg/g,随后逐渐下降。
研究结论
综合考虑多糖、麦角甾醇、三萜这三种主要活性成分含量,再结合实际生产中单包桑黄子实体产量,研究发现,桑黄子实体开口生长65~70天为最佳采收期。此时采收可有效保障多糖、麦角甾醇、三萜这三种活性成分含量最高。本研究结果将为人工袋料栽培桑黄开发原料的选择、质量控制和标准综合评价提供科学参考。通过科学的栽培管理和合理的采收时间,可以提高桑黄子实体中活性成分的含量,从而提高桑黄的药用价值和市场竞争力。
★ 本文章由千济方桑黄医学研究院整理,仅供学术交流,欢迎指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