论文解读 | 《桑黄粗多糖对肿瘤细胞增殖及转移相关能力的抑制作用》

桑黄论文解读

千济方2025-02-21

出版日期:2008年

发表刊物:《华东师范大学学报(自然科学版)》

论文作者:赵澜,张红锋

桑黄(Phellinus linteus)是一种珍稀药用真菌,传统医学中用于抗氧化、抗炎和增强免疫力。近年来,其抗癌潜力备受关注。华东师范大学赵澜团队的最新研究揭示了桑黄粗多糖(PL)对高转移卵巢癌和乳腺癌的抑制作用,为天然抗癌药物开发提供了重要依据!


研究亮点

体内实验

桑黄粗多糖对乳腺癌移植瘤的抑制率高达65.37%!

体外实验

抑制增殖:对卵巢癌细胞(HO-8910PM)和乳腺癌细胞(Beap-37)的抑制率分别达 15.53% 和 23.81%。

诱导凋亡:500 μg/mL PL 作用96小时,显著诱导癌细胞凋亡。

抗转移能力:PL 能降低癌细胞粘附、侵袭和迁移能力,抑制率最高达 36.99%!

关键机制解析

阻断细胞周期,抑制增殖

PL 使癌细胞停滞在 G0/G1期(占比提升至约69%),阻断DNA复制,抑制增殖。

浓度越高,效果越强,体现明确量效关系。

直接杀伤+免疫调节双管齐下

PL 对癌细胞直接杀伤作用较弱,但结合免疫调节功能(如激活免疫细胞),在体内展现出强大的抗肿瘤效果。

三步阻断肿瘤转移

粘附:抑制癌细胞与细胞外基质(ECM)结合,粘附能力下降 17.62%。

侵袭:穿透基底膜能力被削弱,侵袭抑制率达36.99%。

迁移:癌细胞移动能力显著受限,迁移抑制率最高30.56%。

研究结果与未来方向

天然抗癌新选择

桑黄粗多糖通过多靶点抑制肿瘤生长和转移,副作用可能低于化疗药物。

机制待深入

PL 如何调控细胞信号通路(如整合素-ECM相互作用)仍需进一步探索。

临床转化潜力

结合免疫疗法或靶向治疗,或能开发出高效低毒的抗癌方案!

结论

桑黄粗多糖的抗癌作用不仅为传统药用真菌赋予了现代科学价值,也为肿瘤治疗提供了新思路。未来研究若能揭示其分子机制并推进临床试验,这一天然化合物有望成为抗癌药物库中的明星成员!

★ 本文仅限学习交流,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,欢迎指正。

热门动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