胃癌作为全球第五大高发恶性肿瘤,每年新发病例超100 万,我国患者就诊时多数已进展至晚期,5 年生存率仅 4.3%,中位生存期仅 12-15 个月。当前化疗仍是晚期胃癌的一线标准治疗,但紫杉醇联合替吉奥等方案在带来疗效的同时,53.6% 的患者会出现胃肠道反应、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,严重影响生活质量。中医药作为肿瘤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,其免疫调节与减毒增效作用日益受到关注。
桑黄是一种可食用真菌,含有多种药理活性成分,具有广泛的抗肿瘤活性。研究表明,桑黄对肺癌、胃癌、乳腺癌、肠癌、食管癌、脑胶质瘤、肝癌、宫颈癌等多种癌病具有防治作用,在抑制肿瘤细胞生长、促进细胞凋亡、阻滞细胞周期、抑制肿瘤侵袭转移、抑制肿瘤新生血管生成、增效减毒、抗氧化及提高机体免疫力等方面也有显著作用。该文对近年来桑黄防治肿瘤作用及机制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,以期对桑黄这一具有巨大潜力的新兴品种进一步充分开发,也为防治肿瘤探索新前景。
灵芝、冬虫夏草、蛹虫草、茯苓、猪苓、桦褐孔菌、桑黄、香菇等药用真菌均显示出一定的抗肿瘤作用,可作用于乳腺癌、肺癌、肝癌、胃癌、甲状腺癌、胰腺癌、卵巢癌、神经胶质瘤、膀胱癌等不同种类癌症,抗肿瘤作用成分包括多糖、三萜、有机酸、醇类、酚类、甾体等,主要作用机制有提高机体免疫力、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和迁移、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及自噬性死亡等,还可改善机体肠道菌群的紊乱状态。药用真菌抗肿瘤作用有多成分、多途径的特点,抑制肿瘤效果多与浓度、提取部位及炮制工艺等有关。本文对近年来药用真菌抗肿瘤作用机制研究进行梳理,以为临床运用药用真菌抗肿瘤提供参考。
研究比较桑黄、灵芝、阿加里斯茸、 PL-2. PL-5( M eSima)的抗癌活性。 方法: 以小鼠 移植性胃癌和 S180肿瘤模型观察桑黄、灵芝、阿加里斯茸、 PL-2. PL-5的抗肿瘤作用。结果: 桑黄、灵 芝、阿加里斯茸、 PL-2. PL-5对小鼠胃癌的抑制率分别为 43. 09%、 38. 99%、 31. 01%和 35. 70% ;对 S180肉瘤的抑制率分别为 46. 07% 、 37. 22% 、 27. 99% 和 10. 43% 。结论: 桑黄在 4种药物中有较好的 抑瘤作用。